close

東寺位於京都車站附近,比起大名鼎鼎的清水寺,或是由無數朱紅色層層疊疊鳥居組成壯闊長廊的伏見稻禾神社,質樸的東寺似乎少了些光芒。不過只要搭乘火車遊訪京都,當列車進入京都車站前,可以看到一片低矮的房屋中,座落著一座高聳的五重塔。沒錯,這座五重塔就位在東寺內。

猶記得那最後待在京都的半天時光中,因為時間不夠正在猶豫著要去那個景點參觀,錦市場嗎?還是在京都車站內閒逛順便再嚐嚐好喝的京都抹茶?此時腦中突然閃過這座五重塔。到東寺去,來到京都怎麼可以不去參觀這個地標呢?

有了東寺,當然也會有西寺。西元8世紀京都建都之初,仿照了當時中國的洛陽,規劃了棋盤式格局。中央的縱軸幹道南北兩端分別建了羅城門與朱雀門;在羅城門的東西兩側,分別興建了規模相同的東寺與西寺,做為正式的官寺來鎮護國家,然而歲月流逝,物轉星移,西寺已不復在,僅存東寺。

歷史課有教過日本的片假名與平假名是空海大師仿中國的字體建立的,這位大師與東寺的關聯非常大。當空海大師由中國返回日本後,除了創造假名,也引進了中國的茶葉及筆墨的製造技術,更引入了密宗佛教,創立了真言宗。由於大師對日本文化的發展貢獻極大,因此日本嵯峨天皇於西元823年將東寺賜給空海,從此成為真言密教的總道場,東寺也才有了正式名稱「教王護國寺」。

東寺的伽藍格局方正,中軸線上三座建築由南到北分別為金堂、講堂與食堂。東方有寶庫與五重塔,西邊則配置了御影堂、本坊與灌頂院。我們由東寺的慶賀門進入,慶賀門入口左斜方即為食堂,其旁就是售票處。東寺需要付費遊覽的地方用柵欄隔開,我們待會要參觀的講堂、金堂與五重塔等即是要收費的。

▼東寺慶賀門入口

DSC07617.JPG

▼東寺的售票處

DSC07654.JPG 

▼食堂

DSC07653.JPG 

講堂位於東寺的正中央,屋頂採歇山式,面寬九開間,由空海大師於西元835年建造,之後歷經天災戰亂,於1486年燒毀,目前所見的講堂係於1491年所重建的。

▼講堂正面照

DSC07624.JPG  

▼講堂側面照

  DSC07620.JPG 

▼講堂柱頭鋪作斗拱,縱向兩華拱,一跳偷心

 DSC07622.JPG 

講堂中間擺放著立體曼荼羅佛像。所謂曼荼羅指的是將佛、菩薩、護法神的神像以一定的組合加以排列的圖案,意喻純潔之處。而立體曼荼羅就是由一群或坐或立的立體神像所組成的神像群。這群神像以大日如來為中心,可分為如來、菩薩、明王、天部等四類,共21尊。其中有一尊帝釋天神像非常有名,位於面對大日如來的最左側,騎於一頭白象上,左腳跨於象腹,右腳翹於象背,兩眼下垂凝視沉思,號稱「日本最帥佛像」。

▼講堂內曼荼羅神像分布圖(取擷自官網)

東寺立體曼陀羅.PNG

▼帝釋天(取擷自網路)

帝釋天.PNG 

講堂後方的金堂算是東寺中除五重塔外最宏偉的建築物了,面寬7開間,光看屋頂屬於重檐的形式即可得知金堂位階比講堂高。原本的金堂於1486年燒毀,現存的建築是豐臣秀賴於1603年重建的。

▼金堂為重檐式建築,面寬7開間

DSC07630.JPG

金堂的建築風格蠻特殊的,屋頂乍看為歇山重檐,然而又不全是。正面正中央的一開間屋簷向上提升,後方沒有如此施作。正面上方的斗拱縱向出三個華拱兩跳偷心,下方則採插拱的方式出三個華拱一跳偷心,將兩種不同風格的斗拱形態組合在一起。再看看正面與背面的窗門配置,正面的窗與門之間彼此為交互排列的,而後面僅僅中間是門,兩邊為窗。金堂内的佛像以正尊藥師如來坐像為中心,右有日光菩薩,左有月光菩薩,藥師如來坐像的台座下立著十二尊神將像,代表著晝夜12時刻、四季12時節,表示不斷守護著人們的意思。

▼金堂正面一開間屋簷向上提升,正面窗與門交互排列

DSC07643.JPG

▼金堂背面僅中間是門,兩側為窗,沒有向上提升的屋簷

DSC07618.JPG 

▼金堂上下兩層屋簷間的斗拱分屬不同形式

DSC07631.JPG 

▼講堂下層採大佛樣的插拱形式,縱向三華拱一跳偷心

DSC07627.JPG 

五重塔位於金堂右後側,高55公尺,為日本現存最高的五重塔,是東寺的象徵。五重塔約莫於西元826年開始興建,50年之後完工。與其它木造建築相同,也遭遇過雷擊與祝融之災,現存的五重塔是德川家光於1644年重建的,一樓塔內安置佛像與多幅神佛畫像,每年只有特定日期才會公開展示。

▼五重塔

DSC07645.JPG

▼由小徑間仰望五重塔

 DSC07628.JPG 

▼五重塔近照

DSC07646.JPG 

原本還想去看看位於金堂後方的南大門,不過由於南大門不屬於付費的範圍,與金堂之間有柵欄相隔,要過去得翻過柵欄,這不禮貌,僅可由食堂旁的付費口出去,再由東門往南走到南大門,不過這須要花些時間,因此我們參觀完東寺這幾個主要的景點後就結束了此次行程;循著原路,由金堂慢慢向北走到東門後離去。當日下午搭乘電車,列車行進中又看到了五重塔,這座數百年來在此望著腳下攘來熙往的人群,看盡人間朝代更替的佛塔;隨著塔身消失於視野之際,我們離開了京都。

▼南大門

DSC07644.JPG

▼南大門,懸山式屋頂

DSC07647.JPG 

後記:京都奈良為日本的古都,想要認識這兩個具有深厚文化蘊涵的城市,須由這些廟宇建築開始,了解它們興建的歷史,才可慢慢的掌握古都的人情風俗。此次京都奈良之旅,參觀了好幾座寺廟、神社與重塔,這其中最令人著迷的應該是重塔了,這種每層皆有寬闊屋簷、外型像松樹的重塔造型為日本獨有,深具特色。此次旅遊無意之中竟然看完了日本排名前三高的五重塔(東寺、興福寺、法觀寺),因為這三塔周身採用的原木不上色漆,我把它們歸類為古樸式五重塔,與另一類有上朱紅色漆的五重塔區別,比較起來饒富趣味。話說我家那三位女士小姐看的不耐煩了,拼命抱怨怎麼老是逛這些無聊的東西,我回說,這是寶塔之旅!幫妳付機票了,就慢慢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ber 的頭像
    Weber

    且聽韋柏說三道四話行腳

    We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